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开启左侧

国内主要商业航天企业发展现状(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2 18: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结交更多天文爱好者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3. 新兴航天企业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新兴航天企业是指纯民营资本投资,通过市场为商业用户提供航天资产、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目前,国内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发展迅速,全面进入发射服务、卫星制造、卫星运营和服务,以及地面设备制造领域。
  发射服务领域,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航天系统产品研制及商业发射服务,并计划发射风马牛一号卫星;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蓝箭系列运载火箭,2017年1月与丹麦Gomspace公司签订火箭发射服务协议,将于2018年使用蓝箭一号火箭发射GomSpace的立方体卫星群;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正集中完成第一款低成本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设计及总装,为商用微小卫星等航天器提供发射服务。
  卫星运营方面,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发射北京二号卫星并进行商业化运营;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计划于2022年布局完成由24颗卫星组成的“天行者”星座,为多个行业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着力建设以天地卫星通信、地面无线网络通信及综合应用为主体的“天地一体化”卫星综合服务体系;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发射“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的2颗首发星,具备了遥感卫星数据采集、接收、处理、分发和进一步运营卫星星座的能力。
DSC0000.png

  “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示意图
  4. 互联网企业跨界商业航天发展
  随着航天产品服务与云计算、云平台、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凸显,国内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谋划进入商业航天领域,不断衍生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阿里巴巴集团最先做出进入商业航天的尝试,2015年8月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合资建立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以“互联网+位置(北斗)”为理念,基于云计算和数据技术,构建位置服务云平台。2016年9月,百度宣布成立一家独立风险投资公司百度风投,在卫星和高空无人机、卫星地面测控站以及星上载荷等三个层面加快布局。腾讯公司则致力于航天新闻与科普知识的传播,其“腾讯太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均取得了突出的传播效果。
  
  三、企业特点
  1.技术创新融合
  技术创新对于商业航天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传统航天企业和新兴航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传统航天企业和新兴航天企业均注重接受外部技术转移、内部持续创新以及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一方面,航天企业应注重发展内部技术创新实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另一方面,接受外部成熟技术转移,可以减少研制成本和时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与卫星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航天企业商业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模式的变革。
  2.组织管理灵活
  传统航天企业的产品服务链条不断延伸,在不断发展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业务的同时,业务也逐步拓展到卫星运营和地面应用。传统航天公司纷纷通过改制重组改善企业组织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传统航天企业发展思路存在很大不同,新兴航天企业在在项目管理、公司运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更为灵活。
  3. 融资手段多元
  整体上,传统航天企业仍以政府市场为主,同时开始瞄准商业市场需求,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凭借技术、人才、渠道等优势,传统航天企业的融资难度较民营企业相对较低。新兴航天企业综合运用风险投资、债券融资、众筹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其中风险投资成为新兴航天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例如,2016年,零壹空间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开创性地将优势社会资本成功引入运载火箭的研制领域;天仪研究院于2016年7月完成数千万规模首轮融资交割,2017年4月21日完成近1亿元的A轮融资。
  4.盈利模式多样
  传统航天企业主要为用户提供发射服务,以及卫星、分系统或部组件等产品,由卫星制造商负责卫星设计及制造,整星产品在轨交付后即完成交易行为,其产品服务类型相对单一。这种服务和盈利模式下,价格竞争激烈,传统航天企业必须不断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盈利空间。
  新兴航天企业则借鉴互联网行业的经验,围绕其新型产品和服务类型进行交易与合作,积极拓展盈利模式。以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其主要业务是微小卫星创新应用与星座运营,以“科技创新+互联网思维”驱动商业航天模式新变革,围绕卫星打造粉丝和社区。九天微星发起了太空创客联盟与“微星计划”,通过众筹、创客众包等方式实现全民太空自拍、纳米卫星分离组网等功能,把卫星研制与太空任务变成天地互动的全媒体过程。
  四、存在问题
  1.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政策支持对于商业航天发展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国内商业航天的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顶层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直接影响了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例如,长征系列火箭在参与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竞争时,由于缺乏国内法指引,只能选择外国法作为依据,容易置自身于被动。此外,国内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在涉足商业航天领域时,由于缺乏政策引导鼓励,也存在一定的疑虑。对此,应进一步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治环境,引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 产业市场较为封闭
  我国的航天产业一直被作为特殊行业对待,航天系统仍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为主体,军民航天资源的融合发展缺乏有效统筹。发展商业航天,必须吸引新兴力量参与,建立起开放融合、公平竞争的产业发展新态势,进而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航天军民资源的配置作用,集中社会资源与人才,协同突破技术瓶颈和产业化难题,努力实现低投高效,高可靠地满足不同用户主体的需求。
  3.企业缺乏综合创新性
  从技术创新、发展机制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综合考量,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尚未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创新突破。对于传统航天企业而言,在企业发展机制和运营模式上未形成灵活高效的商业模式,仍以传统管理体制为主,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虽然目前正在尝试进行商业运营模式转型,但与国外成熟的商业航天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大部分初创企业而言,内部技术创新实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系统设计和任务规划不合理,不利于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的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较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全产业链不成熟,商业航天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商业航天企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减轻国家经费负担、优化航天产业资源配置、增加行业发展活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践行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空网 ( 闽ICP备2023000211号 )

GMT+8, 2024-4-20 03:44 , Processed in 0.0493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