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开启左侧

筑梦浩瀚太空 荣光捧给祖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 09: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结交更多天文爱好者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DSC0000.jpg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航天发射任务(资料图)。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队伍,他们的队列中高扬着航天报国的信仰旗帜,他们的血脉中流淌着“两弹一星”的忠诚基因,他们的胸膛里燃烧着逐梦太空的熊熊火焰……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先后完成200多次重大航天任务,创造了20余个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追溯发展足迹,回眸创业风云,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人经略浩瀚太空、探索茫茫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息,他们用一次次神箭巡天的壮举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将荣光捧给祖国。
  白手起家 建设我国自主设计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国际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做出了“发射基地要逐步搬家”的战略性决策。从此,在荒凉的晋西北高原,探索浩瀚太空的征程拉开序幕。
  “宁可少活20年,也要解决用水难。”“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家山沟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土豆白菜当干粮”……这些流传至今的口号和顺口溜,生动反映了老一辈航天人以身许国、战天斗地的场景。
  1967年1月,在刺骨的严寒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业者,开始建设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个航天发射场。此时,离第一次发射任务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建设航天发射场,几乎没有经验可循;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各类资源紧缺;大型施工器械几乎没有,手搬肩扛是最主要的施工方式;西北高原常年低温,可施工时间短,冻土层厚,施工难度大;既要搞工程建设,还要组织航天发射……在如山的困难面前,晋西北航天人用一腔报国热情,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创造了“一年组建,两年试验,首战告捷”的奇迹。
  天地征程,雄关漫漫。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时代怎样变迁,晋西北航天人矢志报国的忠诚从未消褪,探索浩瀚太空的步伐从未停歇……
  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向极地轨道发射传输性遥感卫星,标志着航天发射能力达到新高度。
  1997年12月8日,第一次与美国进行航天合作,将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打开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军世界航天发射领域的大门。
  2002年9月15日,首次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完成,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射能力进入新纪元。
  ……
  每一次刺破苍穹的背后都离不开强大信念的牵引,每一次中国高度的提升都少不了精神世界的支撑。作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之一,晋西北航天人在心中播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忠诚使命、创新超越”的精神火种。
  为美国人发卫星六战六捷 美国专家竖大拇指
  松柏肃立,青冢静默。寨子山南坡,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烈士陵园所在地,也是晋西北航天人心中的精神圣地。这里,长眠着98位为共和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英灵。不远处,巍巍高耸的发射塔架与庄严肃穆的青色坟冢遥相呼应,共同诠释着航天人铮铮的誓言:活着干在发射场,死后埋在塔架旁!
  英烈,从来不曾远去。他们拼搏奉献的精神永远守望着航天阵地,指引着前进方向。
  梁占国,烈士陵园中第82位航天先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航天走向了国际市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也迎来了第一批外国客人——美国人。美国,世界头号航天强国,为美国人发射卫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面向世界,就碰上了“硬骨头”。
  自信拥有最先进技术、最成熟经验的美国专家何其苛刻。老高工回忆,当年美国专家要求他们对已有发射测试模式进行颠覆式修改,300多页的技术文书,几千条的技术指标一个不能有问题;场区和设施条件需要改造,技术人员要出国下厂学习有关知识……全新的技术状态、超负荷的工作量、极其严苛的标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晋西北航天人又一次迎难而上,吹响了进军太空的冲锋号。身为专业技术负责人的梁占国已经不分昼夜连续工作了近3个月,在距第五组“铱星”发射只剩下四天的时间时,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恶性肿瘤多发转移至肝脏、脾脏及颅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梁占国首先想到的是没有完成的工作,他一遍遍审查着流程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甚至没有给亲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中心留下了一张张清晰的流程规范图。
  就是凭借这种拼搏奉献的精神,晋西北航天人六战六捷,将12颗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分毫不差。美国专家竖起了大拇指,一次又一次为中国航天喝彩。
  每一次天光地火的背后有多少对于家庭的亏欠,每一次巡视银河的探索中有多少对使命的付出。晋西北高原不会忘记,1998年春节,某型航天任务全面展开,中心全体科技人员叫响“春迎在厂房里,节过在阵地上”的口号,为祖国守岁,为航天站岗;岚山漪水不会忘记,5·24抢险,广大科技人员向死神宣战,以血肉之躯数次冲进毒气弥漫的发射平台,避免重大航天事故;祖国不会忘记,一颗颗翱翔于太空的“争光星”是晋西北航天人用数不尽的“两地书”,说不完的奋斗史来托举。
  “有过多少功勋总爱沉默,青春点燃天光地火,有过多少辉煌仍在求索,神箭倚天巡视银河……”正如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人耳熟能详的这首《荣光捧给祖国》中所写的那样,晋西北航天人将拼搏奉献的情怀代代相传,用对航天事业的执着,镌刻大写的忠诚。
  创新图强 开创我国航天发射史上20多个第一
  上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突然单方面毁约,撤走专家,封锁技术,让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举步维艰。从那一刻起,中国航天人就知道,高新产品买不到,尖端技术等不来,唯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断攻克技术壁垒,才能在高新技术密集的航天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从成立之初创造“一年组建、两年试验、首战告捷”的奇迹,到开创我国航天发射史上20多个第一,向创新要效益,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从组建的第一天起,就烙印在晋西北航天人的脑海里。
  谈到创新,晋西北火箭城人不会忘记长征六号任务。
  新型运载火箭首飞、一箭发射卫星数量最多尝试、发射准备周期大幅缩短、首次采用“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的“三平”测发模式,新阵地首次使用、低温加注首次运用……20多个第一,对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而言就是20多个挑战。
  为破解多星调试安装、准备周期缩短难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新采用并行与串行结合、测控联调与产品测试协同等办法,优化试验流程,创下7天完成发射准备、20星调试安装同时进行的航天新纪录;为适应“三平”测发需要,中心创新设计了适应集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脐带塔功能于一体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的发射场设施……从组织模式到关键技术几十项创新成果托起神箭巡天。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陈列馆内一块块奖牌、一张张证书记载着晋西北航天人在创新征程中的辉煌,1000余项创新成果是他们创新精神最好的诠释。
  归零法则让航天发射前故障“几无生存空间”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则“小白毛”的故事流传至今。
  1966年10月,在“两弹结合”试验任务技术阵地测试中,航天科技人员王长山发现一个仪器的插孔中有一根5毫米长的小白毛。为防止通电接触不良,确保试验任务万无一失,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根猪鬃,费了好大劲才把这根小白毛挑了出来,排除了一处重大隐患。素以严谨著称的科学家钱学森听到此事后,专门把这根白毛要了去,并说:“我要把它带回北京,作为作风细致最典型的示例,让每一个科技人员都受教育。”
  “小白毛”的故事教育着一代代航天人,一代代航天人也续写着新时代的“小白毛”故事。
  4.5克,这个很难被人察觉的重量,对于发射中心科技人员张枫而言,却是为国家挽回几十亿损失的千钧之重。2013年6月26日,创新三号、试验七号和实践十五号“一箭三星”航天发射进入最后的倒计时,火箭动力系统火工品测试正在紧张进行。检验合格证、查看产品外观、测试电阻值……张枫熟练而谨慎地审视着每个火工品。动力系统上百个火工品检测,对张枫意味着8小时以上的满负荷工作。在拿起编号为1001—05的点火药盒后,张枫皱了一下眉头,凭借多年练就的一流手感,他敏锐察觉到药盒分量异常。
  点火药盒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一旦有问题,发动机将无法正常启动,势必导致重大航天事故。因为作用重要,点火药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验流程极为严格,每个药盒都要经过十余道工序的质量把关。张枫在一线干了10余年,从未听说点火药盒出过问题。
  此时已是凌晨,7个多小时的工作已让张枫极度疲劳,可凭借着航天人严谨的作风,他立刻上报技术室主任,展开问题清查。
  当点火药盒被打开,看到空空如也的点火药盒,场所领导一把握住张枫的手。“同志,太感谢你了,如果让这样的药盒上天,不仅会造成几十亿元的损失,数年的科研成果也将毁于一旦,我代表项目组感谢你。”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太多航天人精益求精的故事。某航天发射任务前夕,高级工程师淳静在数据对比中突然发现一个数据跳变。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偶尔有一个跳变也算正常,可淳静以航天人特有的敏锐与严谨,启动了归零法则。
  归零法则是航天领域故障处理的一种方式,是指在航天发射任务准备中,各个系统只要出现故障,无论大小,一切工作必须推倒从零开始。这项制度使得航天发射前故障“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带来几何倍数的增加。从试验文书到产品参数,淳静带领团队翻阅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对上百万数据进行比对,最终发现某产品部件瑕疵,避免重大事故隐患。
  在高风险、高难度、艰巨性、多变性并存的航天领域,片刻也离不开过硬的作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介绍,颗颗螺丝连着任务成败,一次航天发射涉及上千个岗位,几千台套设备、数以万计的操作和技术参数,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导致失败,人人万无一失,岗岗不留隐患,是航天人必须保持的工作作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习近平主席“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的殷切嘱托下,晋西北航天人必将众志成城,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空网 ( 闽ICP备2023000211号 )

GMT+8, 2024-4-25 07:54 , Processed in 0.0415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