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开启左侧

祖国不会忘记逐梦太空的“牧星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9 11: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结交更多天文爱好者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网新闻8月8日讯 “在灿烂的群星里,我是哪一颗?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
  夏日的午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办公楼里传来《祖国不会忘记》的旋律,一如往常。
  这首恰如其分地描绘航天人默默无闻、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歌曲,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全员的最爱。因肩负航天器测控与管理重任,他们被称为“牧星人”。
  一梦50载 跨越七大技术
  50年前,为响应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国防科委某部组建了卫星地面测量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雏形初现。
  一年后,一支100多人的队伍,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出发,千里跋涉至秦岭北麓的桥南公社。他们的全部家当只有50张桌子、30把椅子和一些生活用品。
  第一代航天测控人白手起家,盖机房、架天线、铺电缆,在酷暑严寒中调试设备,在陋室油灯下编写程序,建成我国早期的卫星观测系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卫星地面测量部对“东方红一号”实施精准跟踪测量,成功预报了它飞临世界244个城市上空的时间和方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卫星地面测量部正式命名为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1992年9月21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实施,代号“921工程”,是继“两弹一星”之后又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肩负双重任务,既要和北京航天指控中心一起牵引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又要将其安全接回“家”。
  1999年11月21日,我国第一艘太空飞船“神舟一号”在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着陆场区顺利着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搜索回收任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飞船回收技术的国家。
  “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出“黑障区”时,回波信号剧烈起伏,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果断实施“光学引导”,使雷达及时锁定目标,创下搜救直升机和返回舱同时着地、搜救人员30秒赶到落点现场的奇迹。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由最初执行单一测控的临时指挥控制中心,发展为集航天器实时测控、在轨航天器长期管理等多任务于一体的现代化航天测控中心,先后实现了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点、飞船回收、多星管理和深空探测等七大技术跨越。
  目前,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下属的测控站点遍布国内10多个省区,长期测控管理着我国上百颗在轨航天器,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提供了高质量信息保障。
  百发百中 圆满发射历次测控任务
  “921工程”实施两年后,高惠荔大学毕业,分配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由于“921工程”的启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北京航天指控中心需共用地面测控网资源。
  “为了避免冲突,合理调配资源,中心1997年组建了陆基测控网管理中心开发项目组。”高惠荔向中国网记者介绍说。她是项目组最年轻的成员。
  自此,航天器管理和测控资源管理工作相分离。航天器管理人员提出需求,如每颗在轨卫星每天需要跟踪几圈、需要使用几台设备、使用什么样的设备等,陆基测控网管理中心负责统筹调度,保证每个任务中心都有资源可用。
  “我们是连接地面测控网和卫星的纽带,地面测控网根据我们制定的计划跟踪卫星,一旦我们出现错误,有可能造成卫星管理的混乱,给卫星运行带来风险。”高惠荔说。
  早期的测控设备由接收系统、发射系统和遥控系统等不同功能的分系统组成,每个分系统都需要配备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参数设置,一套设备执行任务,需要六七名工作人员参与。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航天发射测控任务从以往的几年一次、一年几次,发展到一年30余次,在轨卫星达到了170多颗。
  “随着地面设备和在轨卫星数量、类型的增加,调度系统面临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倒逼我们不断改进调度系统。”高惠荔说。
  近年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力推进测控系统自动化建设,优化管理模式,地面测控网逐步实现了“有人值班、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运行。
  “以前切换设备都是人工处理,最长需要半个小时,设备自动化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5分钟就可以完成切换,对于各任务中心提出的需求,一分钟就能够给出响应。现在机房只需要一到两人值班即可,节约了人力资源。”高惠荔表示。
  每天,地面站网管理中心按部就班完成既定卫星跟踪计划,周而复始。偶尔也有紧急时刻,如抢救卫星或是支持卫星发射。令高惠荔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为一箭二十星发射任务提供跟踪支持。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亚洲纪录。
  发射前,长征六号的发射窗口不断变化。“卫星跟踪计划是提前一周确定的,每一次发射窗口改变,我们就要重新调整所有卫星的跟踪计划,尤其是卫星发射早期需要双站保证,对站网资源的需求增加。我们要为其中的八颗卫星分配站网资源,压力较大。”高惠荔告诉记者。
  紧急情况下,高惠荔坚持计划调整原则,制定站网资源调配方案,既保证完成发射任务,又把对站网的影响降到最小。他们加班加点,一遍遍重做计划,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迄今为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共完成300多次发射测控任务。仅2016年,发射火箭22次,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100%的成功率完成全部发射测控任务。
  润物无声 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支持长征六号发射任务的那段时间,高惠荔重返加班常态。儿子小的时候是她加班的次数最多。因为负责国际联网工作,她常常要迁就国外合作对象的时间,对方正常时段工作,她就要在深夜予以配合。
  丈夫在外地工作,她只能把熟睡的儿子留在家里。有一次忙完工作赶回家,儿子在黑夜里哭着找妈妈,哭声令她心碎。见过太多次高惠荔工作的情景,儿子竟然学起她的样子,说:“长大了我也要做网管计划。”
  “那几年比较紧张,但是还能克服吧。”高惠荔淡淡地说。
  从陆基测控网管理中心开发项目组最年轻的组员,到地面站网管理中心网管室副主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曾经的青涩的大学生如今已是“元老”级人物。
  回忆起当初放弃考研究生的决定,她说,“挺值的,中心培养了我,我心里一直很感恩。”
  更让她欣慰的是,读高中的儿子独立自律,学习好,还会照顾自己。这两年她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了。
  去年体检,发现心脏早搏,她暗自决定辞去副主任职务。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打消了她的念头。
  高惠荔的师傅在睡梦中离世,另外一位曾经提拔过她的领导也退休离开。因为领导的赏识,她成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线条第一位有行政职务的女性领导。
  “师傅的突然辞世对我打击非常大,我事业的关键点都有他的指导。他特别敬业,我加班做国际联网工作的时候,他每天吃完晚饭都会来办公室转一圈。黑洞洞的办公楼里,他就像是一盏明灯,给我们一种力量。”高惠荔说。
  当时领导正在做她的思想工作,想让她当主任,因为身体不好,她犹豫不决。师傅出事后,她主动提出愿意做主任。
  “心里特别难受,总觉得没有把师傅教我的东西传承下去,也辜负了领导对我的培养,我决定做主任,”高惠荔说,“他们是一群特别认真、非常敬业的航天人,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希望可以把这种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历经重重磨难,最终回到祖国。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祖国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循着钱学森的脚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原总工程师、中科院院士李济生,谢绝美国的挽留,回到中国投身航天事业。
  一代代航天人前仆后继,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奋力拼搏、忘我奉献,一个个少年郎终成白头翁。他们把光辉融进祖国的星座,山河知道他们的艰辛,祖国不会忘记他们的付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空网 ( 闽ICP备2023000211号 )

GMT+8, 2024-4-26 07:03 , Processed in 0.0492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