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开启左侧

【2018年两会速递】持续聚焦两会:这些航天声音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0 00: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结交更多天文爱好者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马杰代表:企业提质增效最核心的还是要靠创新;
  张金红委员:将质量融入管理,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姜涛代表:让三线精神成为强大精神动力;
  窦晓玉代表:工业废水有效治理迫在眉睫;
  张红文委员:发挥产学研“直通车”优势;
  张忠阳委员:关心科技创新和民生领域。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迎来了新机遇。科技型企业如何提质增效获得长足发展,成为此次两会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在来自中国航天科工的代表委员看来,这也是航天企业多年来不断探索的领域,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诸多闪光的经验。
  马杰代表:将创新推动到位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马杰看来,企业提质增效最核心的还是要靠创新。“把创新的工作推动到位了,提质增效也就水到渠成了。”马杰说。
  航天科工一直都在大力推动“三创新”工作,谋求转型升级,引领企业发展。在深入推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马杰认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个创新要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拿二院来说,技术创新的基础相对比较雄厚,管理创新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时俱进,但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就显得相对薄弱。”马杰表示,这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真正的价值,让他们能够从成果转化为产品,再发展成产业链,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效益的‘最后一公里’,培育发展出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
  马杰也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企业的创新激励政策提得很全面,她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尽快落地实施。“我们的观念还要不断更新,时刻跟上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以多种方式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她看来,提质增效就是企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张金红委员:将质量融入管理
  长期从事型号研制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型号总师张金红表示,航天已成为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领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航天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产品质量上不容马虎。多年来,质量至上理念已深入航天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航天在质量方面做的工作起步较早,如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双归零’等一些有效的做法正在无形中辐射着方方面面的领域。很多企业非常重视质量工作,但并不知道怎么做,特别是那些与航天有业务往来或者合作的企业,很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其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张金红介绍,“凡是与航天有合作的民品企业,我们都会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在接触过程中,他们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多年来,航天科工实施航天防务装备飞行试验质量奖惩机制,深入实施成本工程、“四个两”措施,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航天科工全面推进“三类在线监测”建设与实施,试验前准备工作全面向应用标准靠拢。同时,全面推进模型、数据和流程驱动的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型号研制工作向虚拟协同设计、虚拟验证和数字化管理转型。
  如今,航空、兵器、船舶等军工集团都开始采取类似于航天所采取的质量措施。张金红说:“这些措施都瞄准保障质量,但一些其他企业可能没有像航天这样的措施进入质量管理体系,而像航天科工的‘四个两’已经进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必须做到。”
  “加强员工培训和责任意识的确必要,但航天产品非常复杂,我们不能全依赖人。只有从设计源头避免一些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才能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张金红介绍,“并不是说设计就能杜绝一切问题,而是尽量减少靠人保障的环节。比如100个关键点,把99个或者98个隐患都通过设计清除了,剩下一两个就靠加强人的管理去完善。”
  姜涛代表:让三线精神成为强大精神动力
  此次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十院航天天马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姜涛带来了关于弘扬三线精神的建议,他希望国家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和支持三线基地军工企业的发展。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做出的一次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国防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姜涛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十院便是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
  “三线建设时期,广大军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三线精神,成为新中国乃至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姜涛认为,三线文化是红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大家仍要时刻记得那些曾经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扎根深山、自力更生的老一辈航天人。
  姜涛建议,不仅应从国家层面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三线建设可歌可泣的历史,更要大力弘扬三线精神,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窦晓玉代表:工业废水有效治理迫在眉睫
  今年,曾任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窦晓玉又有了新的身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此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窦晓玉多次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腐倡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环境保护防污治污、科技体制改革、网络信息安全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环保行业愈发受到国家的重视。2016年两会期间,窦晓玉提交的“关于创新村镇污水治理方式 切实改善水环境”的提案,由国务院国资委作为政务信息向全系统下发。
  在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窦晓玉将本职工作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带领团队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泥处理的老大难问题,从工艺设计、设备研发、自动控制等方面,从实验室到小试、中试,再到每个站点,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不断迭代优化解决方案。目前,该项目已在北京、广东等地几百个村庄落地。
  今年,窦晓玉带来的建议是关于加强工业废水有效治理的。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她在水污染治理的工作中发现,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整个污水排放量接近27%,这远远高于农村污水,这也更让她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与生活污水相比,工业废水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危害更严重。”窦晓玉介绍,由于工业废水往往污染物浓度更高,依靠自然条件不能有效降解,一些工业废水含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进入食物链,最终通过动植物食品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将产生严重危害。
  所以,窦晓玉在建议中提出,必须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有效治理,建议政府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加强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不折不扣地完成“水十条”要求。
  首先是要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建议政府部门建立企业排污台账,要求企业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将在线监控纳入政府统一监控;将污染治理信息公开,加强媒体和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罚、起诉违法排污企业。
  第二是要集中建设,集中治理。建议在工业企业立项选址时,科学规划,分类集中建设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内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同时完善配套管网,将难以集合在园区的企业污水并入集中污水处理厂。
  第三是要采取市场机制,提升水平。建议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引进具有废水技术解决方案和高水平管理服务能力的环保企业,将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工业企业集中精力投入经营生产,在连续化生产中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
  第四是要循环利用,采用园区试点模式。废水的资源利用方面,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园林绿化、冲厕、洗车、浇洒道路、景观、循环冷却水,甚至可回用于生产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同时,园区的工业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也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建设静脉产业园试点。
  第五是妥善处置和利用污泥。废水处理必然产生污泥,污泥又含有丰富的热值,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可以多方面加以应用,应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确定本地区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和方案。
  张红文委员:发挥产学研“直通车”优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这句话写到了我们心坎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院长张红文说,建设科技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发挥企业在科学、技术、应用上的“直通车”优势,加速培养更多领军型、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人才则是其中的主力军。张红文认为,在当前科学、技术、应用三者紧密融合、快速转化的大趋势下,企业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者,而且日益成为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打造一支支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仅是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迫切需求。
  张红文通过调研发现,相较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严重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对其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够;核心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相应政策支持,不利于高水平领军人才的成长;缺乏针对企业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评价体系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张红文呼吁,要加强党对企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平台拓宽渠道,形成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更广泛地汇聚青年才智;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科学技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在有实力的企业中恢复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增设工作;参照“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成功模式,在企业设立专项培养奖励计划;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企业的创新创业中。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发挥这种‘直通车’优势,以便培养更多掌握世界科技大势、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张红文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空网 ( 闽ICP备2023000211号 )

GMT+8, 2024-4-20 17:42 , Processed in 0.0442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